动漫,是一种艺术形式,是一种文化存在,更是一种科技体现。 动漫产业,投入的是智力资源、产出的是知识产权,充分体现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强大力量。 重庆科技馆科技创意动漫节,由重庆市科协主办、重庆科技馆自主研发设计,以“科技·动漫”为主题,集合了大量国内知名动漫名家作品和逼真的动漫人物造型参与展出,设有Cosplay秀、街舞大赛及动漫DIY等各式活动,将动漫科普知识以直观、形象的形式进行展现,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、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动漫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。
动漫起源 动漫释义:“动漫”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。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,动画和漫画之间联系日趋紧密,两者常被合称为“动漫”。 动画是通过把人、物的表情、动作、变化等分段画成许多画幅,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成一些列画面,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。其基本原理与电影、电视一样,都是“视觉暂留”原理——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,在1/24秒内不会消失。利用这一原理,在一幅画面消失前播放出下一幅画面,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。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。一般运用变形、比拟、象征、暗示、影射的方法,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,以取得讽刺、歌颂或娱乐的效果。 “漫画”二字起源于日本,最初用“漫画”二字的叫做葛饰北斋,成就于日本德川时代,约合我国清朝初期,距今已有三百多年。“北斋”漫画为漫画的开山老祖。 漫画发展至今天,已嬗变成了三种形态,即讽刺幽默的传统漫画、叙事的多幅或连环卡通漫画、探索性的先锋漫画。 原始的动画现象 早在石器时代,人类就有尝试表现物体动作过程的欲望。 洞穴壁画:西班牙的阿尔塔来拉洞穴壁画,人们用重复线条描画八条腿的野猪,表现其奔跑的状态。 器皿:古希腊时代的黑绘双耳瓶,瓶侧绘制渐进动作的人物图案,可利用瓶的转动产生连续动作的效果。我国青海马家窑文化时期的舞蹈纹盆,描绘了三组手拉手作舞蹈状的人形,这也体现了人们表达动态的愿望,视觉符号在动画造型中的应用已出现了雏形。 石刻雕柱:古埃及神庙的巨大石柱上,画有一系列表现神的欢迎动作的分解图像,当法老乘着马从石柱旁奔驰而过时,这些画面就会连续的运动起来。 世界动画之初 1907年美国人布莱克顿用粉笔在黑板上制作了《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》,其中一段他尝试用“剪纸”的手法,将人的身躯和手臂分开处理,以节省逐个重画的时间。 《恐龙葛蒂》:在制作过程中,绘制的墨水画稿超过5000张,时间换算精确,整体感流畅,并第一次把故事、角色和真人表演安排成为互动式的情节。 《猫的闹剧》:菲力猫在《猫的闹剧》中首次登台,被赋予独特的表情和姿势,成为首个商品化的卡通角色。 《汽船威利号》:自1928年的《汽船威利号》起,米奇老鼠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。 《花与树》:区别于此前的双色系统,《花与树》是采用三色系统的彩色电影拍色技术制作完成的。 中国动画之初 1926年,万氏兄弟创作的第一部无声动画短片《大闹画室》,采用真人与动画相结合的方法,揭开了中国动画历史的第一页。 《铁扇公主》:制作规模浩大,一百多名制作人员,耗时一年半,绘制了近2万张画稿,开创了中国动画史上、也是亚洲地区的第一部动画长片记录。 《大闹天宫》:历时4年,绘制15万4千多张画面,胶片长3140米,比世界第一部长篇动画《白雪公主》还长34分钟。片中对主要角色肢体运动的精确刻画,以及借鉴京剧的脸谱设计、打斗配乐等,可堪称为中国动画从自身的文化中激发想象的经典。 |